9月6日,在上海海事部门的全流程服务保障下,国内首艘甲醇燃料加注船“海港致远”轮安全靠泊上海中远海运重工长兴岛基地码头,为20K TEU(2万标准箱)超大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“中远海运天秤座”轮顺利完成2000余吨甲醇燃料加注。此次加注作业开创国内外多项第一,是我国首次在修造船厂开展的甲醇燃料“船-船”加注服务,也是长江干线首单甲醇燃料船船加注业务,受注船“中远海运天秤座”轮是全球首例大型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主、副机同步改造实施项目,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快绿色化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与传统的槽车加注模式需耗时70小时相比,船对船加注模式仅用时5小时,显著缩短加注作业周期,大幅提升了大型修造船厂的燃料加注效率和整体安全性。这一创新有效避免了船舶因额外寻找加注点而带来的船期延误,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,进一步增强了中远海运重工等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。此次成功加注,延续了中远海运重工此前两次船厂LNG“船-船”加注的“从无到有”创新轨迹,标志着“交付+加注”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深化与成熟。
此次在修造船厂内开展甲醇“船对船”加注面临三大挑战:一是甲醇具有低闪点、易挥发、溶于水及一定生物毒性等理化特性,对加注过程中的密封性、防泄漏和人员防护都提出了极高要求。二是修造船厂内船舶泊位聚集、热工作业密集、人员众多,多作业交织的复杂环境给加注安全带来严峻挑战。三是作业位置位于长兴海洋装备岛当中,船舶交通流密集,通航环境复杂,对加注船的航行、靠离泊操作、交通组织及应急管理影响显著。
在上海海事局的统筹指导下,崇明海事局面对甲醇加注作业的复杂挑战,创新构建“1+3+N”安全监管模式:一是“1”个核心制度为基础,以《上海海事局水上甲醇燃料加注作业安全管理办法》为核心纲领,制定包含23项关键项目的检查表,加注前开展对照检查。二是“3”维立体监管为手段,整合多种监管资源,构建实施“电子巡航(VTS)、海巡艇现场值守、无人机空中巡查”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管网络。三是“N”方协同机制为保障,高效联动船厂、加注方、受注方等相关单位,通过事前共同推演应急预案、事中实时共享水文气象与作业动态信息,形成多方协同、责任共担的安全共同体。经此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,确保此次加注作业做到了全程安全、高效、有序完成。
上海海事局表示,下一步将系统总结本次甲醇“船对船”加注监管经验优先配,进一步完善绿色燃料加注服务保障措施,支持修造船厂探索安全便捷高效的绿色燃料加注服务,助力上海港清洁能源加注中心建设。
展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