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实习生 李馥君恒运资本配资
7月14日,“潘婷三分钟奇迹是商标”的话题突然冲上微博热搜,争议的焦点源于有消费者发现,在产品包装背面的几行小字中,“潘婷三分钟奇迹”被明确标注为注册商标,而非对产品功效的直接宣称。这一细节让不少消费者质疑品牌在玩“文字游戏”——毕竟“三分钟奇迹”的命名本身,就容易让人联想到“三分钟见效”的功效暗示。
面对质疑,潘婷相关负责人迅速回应,强调“潘婷三分钟奇迹”商标早在2020年就已注册成功,且在产品包装及电商页面均有清晰标注。但这一回应并未完全平息争议,反而让公众对品牌的商标布局与宣传策略产生了更多好奇。
7月15日,封面新闻记者询问“潘婷三分钟奇迹”护发素是广告还是产品功效时,客服告诉封面新闻:“是护发素功效,针对性改善发质干枯、分叉的,坚持使用可以修复。”
宝洁多商标申请 恒运资本配资
潘婷三分钟奇迹家族不断壮大
潘婷“三分钟奇迹”系列作为其当下的核心产品线,自2016年首款护发素推出以来,便凭借精准定位迅速打开市场——针对“吹拉染烫”导致的头发损伤,以“三分钟修护3个月累积损伤”的强效宣传点,成功在消费者心智中刻下“快速修护”的标签。
如今,“三分钟奇迹”家族持续扩容,已从单一护发素拓展至洗发水、发膜、精油等多品类,宣传上延续“三分钟抚平毛躁”“漂发损伤修护专家”等吸睛话术。市场反馈同样印证了其热度:淘宝旗舰店数据显示,潘婷销量前十的产品中该系列占6席,其中三分钟奇迹护发素以80+万人付款的成绩稳居护发素榜单首位,成为品牌当之无愧的销量引擎。
然而从公开信息可见,宝洁商标注册之路波折不断。其先后申请注册“分钟奇迹”“三分钟奇迹”“潘婷3秒奇迹”“潘婷三分钟奇迹”等多个日化类商标。最终仅“潘婷三分钟奇迹”成功获批,其余均因驳回处于无效状态。这一结果既让该商标的独特性进一步凸显,也因“奇迹”“三分钟”等表述的争议性引发行业关注。
潘婷三分钟奇迹护发素功效宣称是否属实?
淘宝官方旗舰店至今仍标注核心产品“三分钟修复三个月累积损伤”,但官方对此的解释却显得微妙——称“三分钟”实际指建议使用时间,这与消费者直观理解的“功效达成时间”形成差异。
“我头发以前烫染很多次受伤了,试了下潘婷的三分钟奇迹,每次洗完头用毛巾敷五分钟,冲完水之后头发超级无敌滑溜,而且接下来两天都不打结,我个人觉得是挺好用的。”李苗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,但不会用一次就能感觉发质被修复了,“我用完了一瓶才感觉不一样。”
针对这一质疑,潘婷负责人强调有第三方试验数据支撑:模拟经历三个月累计损伤(1次漂染及20000次机械梳理)的发束,使用产品三分钟后能显著改善。
潘婷洗护系列新品三分钟护发精油宣称可降低秀发毛躁度60%,而洗发水与护发素组成的“洗护CP”更号称能实现“精华10倍渗透”——据产品资料,这种渗透效果源于核心成分泛醇(即潘婷宣传的“维他命原B5”),并强调搭配使用后,泛醇渗透至发丝内部的量与表面沉积量的比例能达到10倍及以上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泛醇的渗透效果,并非单纯依赖使用量。作为潘婷的标志性成分,泛醇的“功效史”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:瑞士制药公司科学家发现其对受损头发的修复作用,为首个潘婷护发配方奠定基础。如今,它因保湿、强韧发质等功效成为常见成分,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的调研也印证了其对肌肤的积极作用。但行业共识是,泛醇的渗透效率更多与分子结构、配方技术相关,而非单纯增加涂抹量就能提升——过量使用反而可能导致发丝黏腻,甚至影响头皮健康。
从法律层面看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明确规定,对产品品类、产地、质量、规格等产生误导的词语不可作为商标使用。而针对宣传争议,律师建议,若消费者认为权益受损,可向消费者协会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寻求帮助,必要时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。然而也有律师指出,判断宣传是否构成虚假宣传恒运资本配资,需结合实际效果、试验条件与消费者普遍认知是否一致——若“三分钟修复”的表述易让公众误解为即时见效,而实际试验场景与日常使用存在较大差异,则可能涉嫌误导。
展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